主要评估指标 |
关键评估要素 |
说 明 |
重点考察内容 |
数据库相应编号 |
1.领导作用 |
1.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应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较好地适应地方或行业发展的需求,规划落实。 |
行业或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及专业建设规划 |
1.3、 3、 4、7 |
1.2办学目标与定位 |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人才需求办学,按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建立适合的办学模式,办学和专业设置有特点,重视与区域社会及行业企业合作育人;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的关系。全日制普通高职办学规模适宜、稳定;短期培训种类、规模逐步增加,全日制中职、“三校生”单招、“五年一贯制”、“3+2”招生、专升本学生、成人高职学历教育学生规模逐渐减少,比例未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要求。未举办委托全日制或各类成人本科(含专升本)教育,未组织在校高职生参加各类成人专升本学历教育。 |
在校生结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领导班子思想理念与工作状态 |
1.1、 1.3、 2、 5、 7 |
1.3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 |
重视对人才培养的投入;突出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各项政策规定向教学、教师倾斜;关心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重视与区域社会及产业的合作育人。 |
经费收入、经费支出、领导关注教学及学生情况、教师培训进修、校企合作、奖学金 |
2.2、5.1、 5.2、 6、 7、 8.8 |
1.4校园和谐与校园文化 |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德育工作;符合“平安校园”各项规定,校园稳定、和谐有序;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校风教风学风良好,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有特色。 |
校园不稳定事件发生情况、违规办学事件发生情况、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教风学风、现场考察 |
|
2.师资队伍 |
2.1专任教师 |
基础课专任教师注重学历、职称提高,强调了解专业并适应专业对基础课的教学要求;专业课专任教师强调技能水平提高及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每个专业有1~2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
专任教师基本情况及教学情况、“双师”结构、学生规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德师风建设、“双师”素质培养情况、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优秀教学成果 |
6.1、6.2、6.4 |
2.2兼职教师 |
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能手作兼职教师,人数与承担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逐渐提高并达到要求,注重对他们教学能力的培训。 |
兼职教师基本情况及教学情况、“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
6.2、6.3 |
3.课程建设 |
3.1课程内容 |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核心专业课程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工学结合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内容能反映当前社会技术先进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能力、技术要求。 |
课程教学目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材、现场专业剖析 |
7.2、 7.5 |
3.2教学方法手段 |
能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广泛应用案例解析教学、 过程导向教学、项目导向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示范模拟训练教学;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能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考核方式多样、灵活、恰当。 |
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手段,考试/考核方法,授课地点 |
7.2 |
3.3主讲教师 |
基础性课程以具有专业背景、企业实践经历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为主;实践性课程主要由企业、行业技术技能骨干担任的校外兼职教师讲授为主。 |
授课教师情况 |
6.1
6.2
6.3 |
3.4教学资料 |
选用优秀新版教材,优先选用省部级获奖的高职教材和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的省部级 “十一五”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教材、特别是实训特色教材;有一定数量较高水平的自编特色教材;教辅资料充足,手段先进。 |
选用教材情况、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情况、馆藏图书资料、校园网 |
7.2
7.5
3.2
3.4 |
4.实践教学 |
4.1顶岗实习 |
高度重视顶岗实习工作,顶岗实习覆盖率高;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相关联、条件较好;顶岗实习与就业高度关联。 |
专业顶岗实习记录、校外实习基地 |
4.2
7.4 |
4.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
实践教学纳入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中,并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环节,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方案设计。 |
专业课程设置、专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 |
7.2、 7.5、4.2、 7.4 |
4.3教学管理 |
校内外实训实习、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有序;安排有专职校内外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和政治辅导员。 |
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专职教学管理人员、专职学生管理人员、顶岗实习情况、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情况 |
4.2
8.1
8.2
8.3 |
4.4实践教学条件 |
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能够满足专业教学要求,校内建立了真实(或仿真)职业环境、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实训基地,校外有运行良好并有保障机制的实训基地;重点专业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实践教学经费有保障;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
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经费、校企合作情况、社会捐助情况 |
4.1、 4.2、4.3、 5.2、7.5、 9.3 |
4.5双证书获取 |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和机制,或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有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的毕业生获取“双证书”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 |
专业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站(所)、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情况 |
7.3
4.3 |
5.特色专业建设 |
5.1特色 |
特色专业(主体专业)从建设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特色。专业及相关专业群结构布局合理;主动联合行业企业参与培养方案、教学方案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毕业生质量标准明确具体;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要求,把工学结合作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教学过程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
专业设置、专业结构、特色专业建设规划及成果、现场专业剖析 |
7 |
6.教学管理 |
6.1管理规范 |
教学管理制度完备、规范、先进,执行严格;教学运行高效平稳有序。 |
教学制度与运行管理,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基本情况,随机访谈教师、学生、管理干部,教学质量管理 |
8.1
8.2 |
6.2学生管理 |
学生管理队伍结构合理,制度健全,校园生活、文体条件良好。 |
教学制度与运行管理,专职学生管理人员基本情况,随机访谈学生、家长、教师 |
8.1
8.3
|
6.3质量监控 |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各主要教学环节都建立了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要求和工作规范,多元化质量监控制度建设完善、运行与效果良好。 |
教学制度与运行管理,专职督导人员基本情况,随机访谈教师、管理干部 |
8.1
8.5
8.7 |
7.社会评价 |
7.1知识能力素质 |
第一志愿上线率与报到率高;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必备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和岗位职业能力较强,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较好,学生普遍身心健康,积极向上。 |
招生、试卷及其分析、实践教学、职业资格证或技能等级证、思政课教学情况、体育达标情况、素质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现场专业剖析 |
9.1
7 |
7.2就业与优秀毕业生 |
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效果显著,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有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毕业生中的优秀者成绩突出,声誉良好,社会影响广泛。 |
就业、就业服务机构、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 |
9.2
9.1 |
7.3 社会服务 |
学校注重产学结合,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行业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技术研究、开发、推广、服务中有明显成果或效益,学校社会技能培训、服务等开展良好。 |
教师技术服务情况、产学合作、社会技能培训开展情况
鉴定站(所) |
6.1、7.5、7.3、 4.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