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杂志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馆指南 > 其他 > 扬帆杂志社 > 正文

书国论

一场书的博弈,一页页,翻逝的传奇,亘古不变;


一种情怀的坚持,一次次,走过的辉煌,始终铭记。


沿着历史的长河,走过一段段艰难困苦,熬过一次次黑暗时刻,凭着一本书,一种情怀,一个信念,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终于顽强屹立于世界之林!


1910 年春天,当少年周恩来用铿锵有力的话语毫不犹豫地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博得老师的赞赏后,激发了多少青少年学子的爱国热情和读书激情,又引发了多少文人志士的共鸣! 是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祖国富强而读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过,相信任何一个捧起过书,这个精神载体的人,都会具有这样的意识:读书也是爱国,书中尽显爱国情!


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中“金戈铁马”的楚河,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到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群峰腾跃,雄伟辽阔的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到了这些名著经典的作者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过那一篇篇能让人产生敬畏的诗句,更是爱国之情怀倍增!纵使时间一直走,但那段灿烂的华夏文明却将永远存于经典中,闪烁着智慧和爱国的光辉。


岳飞笑谈“渴饮匈奴血,饥餐胡掳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辛弃疾“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戚继光那句“但愿海波平”这些无不昭示着历代先辈的那颗赤胆忠心,大作家鲁迅更是以笔代枪,“俯首甘为孺子牛”道出了那份爱国情怀。无论是隽写下的诗文,还是以行动誓死不渝保卫国土的壮士之举,都以文字的形式,用墨香浓缩进一本本书册。


而这些一本本蕴含着爱国情的经典书册不正是我们该去阅读,体会,感受的吗?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这么说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从中,我看出了梁启超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国少年学子的厚望。而让少年变强并拥有爱国意识的途径,便是读书!


在这中华已崛起,巨龙已复苏的时代,越来越多龙的传人可能会丢失这种爱国情怀,他们或认为中国已然足够强大,或认为振兴中华与己无关,或认为责任太大,任务艰巨!但其实,我们中国人应当有居安思危的人生观,去确保祖国保持强大并更加强大,而振兴中华也绝非难事,只要好好读书,像华罗庚,像李四光,像邓稼先那样的努力读书!那些青年之所以不爱国,是因为读书可以培养爱国意识,而他们没有好好读书去了解中国的屈辱史和复兴史,没有让书去激发起心底的爱国热情。


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爱国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应当好好读书,这样我们才能读出《红岩》里面中共中央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实践与反动势利作斗争,用热血与生命锤炼、培育、形成的崇高爱国革命精神,才能领悟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闻一多先生的浓浓爱国情,从而更好地担负起振兴中华之重任,履行我们的义务!


一本书只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缩影,看到的也只是民族的只言片语。我们漫步的人生丛林中,沿途的风景取决于我们有多大的眼光,通晓多少书籍也决定了我们的眼光。或学贯中西,或学富五车,才能看到更加传奇的风光,才能统筹更加丰富的文化,才能更好的帮助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鲜活在纸页上的往事,我们在品读经典的同时,也要学习其中精神。爱国,这不变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军将抛头颅洒热血。古往今来,历史给了我们无数的教训和警示。只有熟读历史文献,才能领悟历史潮流,抓住机遇,发展强大。放眼回望祖国,北京的紫禁城,湖南的岳阳楼,西湖的柔美,长城的豪迈,长江浩浩,黄河滔滔,这样的大好河山我们怎能不去热爱和守护,所以,好好读书,从书中去通晓祖国的发展史从而懂得珍惜,从书中感受出能产生共鸣的情怀,从书中去挖掘出久藏心底的爱国热情。书,是凝结一代又一代先辈智慧结晶的载体,是记录仁人志士精忠爱国的最好见证。书中尽显爱国情,愿我们都能心有所感!


扬帆第五期终稿30.jpg

扬帆第五期终稿3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