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杂志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馆指南 > 其他 > 扬帆杂志社 > 正文

一只早梅为君艳



那是怎样的清晨,记忆中早已模糊了,细想下来只留下些残片,那是个早冬我从床上慵懒的爬起一夜未眠,困倦已经爬满了脸上,但依旧睡不着,于是勉强着从床上爬起,穿上衣,打开门,庭院中往昔盛放的花朵早已凋谢,杜鹃、牡丹、月季,甚至是窗台上的晚秋时节从花鸟市场上买回来的那盆文竹也已失去了往日的生机百无聊赖,于是独自斜斜的倚在长廊上,静下心,看着月亮渐渐的落下,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一股淡淡的芳香从角落里散发出来,有别于桂花、月季,它的气味如此的淡几乎察觉不到,只有当你的心完全沉寂才会察觉得到,它又是有别于牡丹的,它的香气入人心扉。对此颇感兴趣,于是我循着香味走去,当初由父亲带回来的那盆梅花,我对梅花没有多少的感觉,无色,少香, 没有牡丹的艳丽,没有玫瑰的色彩,缺少桂花的芳香,可是当我走上前,却颇有些惊讶,那不是一盆的盛开而是孤零零的一朵,它几乎是脱离了花朵的,只有孤零零的一朵,在风中开着没有颜色却比任何颜色都美,没有香,却比任何花朵更香气凝人。好一朵早梅。   

    于是转身回房,想要取出相机,想要将这一刻给永远的留住,回到房内才发现相机早已被朋友借走至今尚未归还,于是便没有再去院子里,第二天朋友早早的归还相机,趁着昨晚的兴致,我回到院中,依旧是那盆梅花,但那早梅却早已不见,带着几分对朋友的抱怨,或者对自己的埋怨,我离开了院子。现在回忆起来,那年的冬天来的更早了。可是即使等到梅花开满了枝头,我依旧没有再遇见那朵早梅一般的情景与情感了。禅宗说:“得之随缘,失之坦然”,我想我与那朵梅花当时有缘分的,不然为何它在一夕之中盛放?又在一夕之中逝去,徒留我的念想?但我却无法做到坦然。  

    曾经看过不少描写樱花的句子,那是种高贵的花朵,盛开之后就是凋谢,徒留诗人的感叹,作家的伤感,与画家笔下的画卷。犹如人的青春,盛开着,接着便是凋谢。但樱花有着赏花人的眷顾,而那朵梅花却只剩下我了。但是它却为我开了,相比之下,唯有沉寂了。《红楼》中的林黛玉曾葬过花,我没有她那般的情感但也为那朵梅花而伤感缘起缘落恰如花开花谢,古代的佳人不正是如此吗?貂蝉拜月,西施浣纱,贵妃醉酒,昭君出塞,每个人的身上不都夹杂着中国古代独有的悲剧色彩,为君、为国,沦为王权政治的牺牲品,但恰如这朵梅花,他们真的是不幸的吗,貂蝉爱上了吕布,凤仪亭成为千古佳话,西施与陶朱公游荡西湖,如一对神仙伴侣,昭君出塞虽迫于无奈,却在西域得到了长安宫中得不到的,并为西域诸国带来了繁荣。而贵妃虽马嵬坡下一丈白绫,却在宫中日日得宠,直至六宫粉黛无颜色,他们诚然是不幸的,但他们何尝不是幸运的呢?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不然,昭君何以出塞?贵妃何以致死?

梅花用生命向我舞出一曲凄凉的赞歌,这歌曲当是易水湖畔的荆轲,渑池会上的相如所没有听到的这歌曲庄重却不沉稳,热烈而不浮夸,白色如雪,掩盖了一个时节,不,它所掩盖的是隶属于一个时代的哀伤,我渐渐收起了遐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首是我极其喜欢的而其中颇为经典的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古人与今人总是如此的相似,伤景,伤情,伤人。但是悲伤过之后呢?“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生之中最大之不幸莫过于此,故景依在而人不在,却恰如蜀中归来的唐明皇,见到宫墙故柳,往昔之境依然历历在目但却早已“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相逢即是缘,缘起缘落,人们是无法掌握的。但为何我们不能抓住眼前的机缘,非要逝去之后才垂头顿足呢?

    人生中的很多机遇却恰如这凛冬盛开的早梅一般,你远远的观赏着,可等你真正想把握住,却突然发现,它早已凋谢,细想若我将那一刻画下,融汇在我的脑海中,就不会有如今的感伤,而若这些安置在人生中,则更不幸,试问人之一生有几次机会?若是这些都从指间一一流逝。那我们回首下来,还会剩下什么?

岁月易逝,韶光难留,机会与时间总是在无意间溜走而那些失去了的却往往是我们最珍惜的,如何活?如何生?生为何?

且奋斗,且珍惜,且随缘,人生当如此,那朵梅花竟是如此的可贵,一人盛开,任他千支万支沉寂,一支独秀,任他千支万支睡眠,它一人盛开,只为君颜,任千支万支怒放,它一支只静静地躺在盆中。高贵、优雅,这些词竟配不上它了。相反的是壮烈、高傲。

    于这世间,梅孤独地盛开,于这早冬,梅安然的睡去,徒留下,这个世界的寂静。


扬帆四期终极10.jpg


扬帆四期终极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