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文/孟玉枝
生活中的我们总想爬更高的山,走更远的路。可是在这过程中,我们会像只蒲公英种子一样,极易在风雨的阻挡下忘了初心,随意在不远处落地。因为忘记了初心,我们已经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
初心是什么?是孔子的“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是包拯的“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箴言,是毛泽东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情壮志,还周恩来是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持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由此联系到近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展览”上展出的反腐题材和落马官员的手写忏悔书来品味这句话,不禁令人感慨万千。项俊波,一名中央委员、正部级干部,在忏悔书中写道,自己长期以来放松思想改造,崇尚金钱,理想信念缺失,忘记了入党初衷,并称自己来日无多。中宣部原副部长鲁炜,在忏悔书中多次提到,对不起家人,对不起组织。这些官员起初也都是一名好干部,兢兢业业的工作,但随着事业的攀升、权力的增大,逐渐放松了警惕,背弃了最初的誓言,最终走向了罪恶的深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党员干部的初心就是党旗下的诤诤誓言,就是那融入血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若只会权钱交易,弄虚作假,只会落到个人人唾弃的结局,又何谈始终?
而对于平凡的我们,我总是在想人在世间,当以何种姿态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这个复杂的世界,叩问经史,朝山谒水,回答的声音总在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确实,从古至今,在追求人生的旅途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豪情壮志,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失意惆怅,更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的爱国之心。要想实现壮志,达其理想,必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他,满腹经纶,年轻时不得志,虽有满腔热血,却无处施展。然而面对现实,烛之武仍不忘初心,想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当“国危矣”之时,花甲之年的他毅然决然挺身而出,面对百万大军,他没有丝毫畏惧,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最终不负郑伯所望,使秦人“乃还”。只要生命之灯不熄,梦想不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能实现自身价值。 生活中的我们都有自己的初心,这个初心也就是我们踏入人生征途前的最初的梦想。但实现梦想需要大量的物质财富来支持,所以很多人暂且搁置自己的梦想,开始拼命赚钱。但当物质财富积累的越来越多的时候,人就容易变的敏感,害怕失去,于是沉溺金钱物质中,无法自拔。最后,最初的梦想便像蒲公英种子一样,随意落地。时光荏苒,数年之后的我们,只有无尽的叹息与悔恨。
2015年4月14日早晨,一封辞职信引发了网友热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十个大字也迅速占据了所有网络社交平台,它像魔咒一般,袭击了一大批80后、90后的心,就连零陵这座偏僻宁静的古城也掀起一股旅游热潮。经采访得知,该辞职信的作者为2004年7月入职的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女心理教师,她说放弃11年之久的工作,不为其他,只为圆自己最初想去四川旅行的梦想。而如今的她,不仅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还在旅行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
确实,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无法重来。我们更要记住自己的初心,多回头望一下心,多回头望一下自己的来路,才能在这充满诱惑、似真还假的世界里,对世事、对自己的梦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让我们更能坚定自己最初的梦想,抵达自己的初衷。“古今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若想有所成就,达到心中理想值,应始终如一,有所弃亦有所不弃。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守得住初心,才能得到始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