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杂志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馆指南 > 其他 > 扬帆杂志社 > 正文

品《西游》

品《西游》


文/韩重九


“这人间毕竟我真正走过,一途平九百波九千错,凌云渡成正果,但我有九九八十一种不舍。”这是一首后人为《西游记》作的歌。唐僧师徒一路西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得正果,这歌便唤《九九八十一》。


唐僧本是佛祖座下弟子金蝉子,十世转世,化身江流儿。十八岁受戒,法名三藏。长伴青灯古佛,对佛学研究造诣颇深,深受太宗皇帝厚爱。后被佛祖选中去往西天求取真经。取经时途经五指山,救下孙行者,赐名悟空;高老庄收下猪八戒,赐名悟能;流沙河顿悟沙僧,赐名悟净。师徒四人结伴而行,风雨兼程,走遍东西,历经劫难,取得真经。


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刻画了四家的兴衰;《三国》演义了三派枭雄的智勇;《水浒传》诠释了梁山一百单八将的行道之举。只有《西游记》一书众多笔墨留给了神仙、妖魔。我国古人大多信佛,在吴承恩笔下师徒四人克服佛祖考验,佛终胜邪!此书一经问世,便引来无数当代人及后代人的追捧。


每年暑假都会播放86年版的《西游记》已经成为一代有一代人心中的经典。小时候看《西游记》只觉得唐僧何等无用,大圣何等威武!可当年纪渐长,手捧名著时,才察觉唐僧的“大爱”。也许,几百年前吴承恩在写《西游记》前想得就是如何保留这种“大爱”,传播这种“大爱”,于是才有《西游记》这本书的问世。


唐僧,女儿国国王曾如此评价他:“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诚是天朝上国男儿。”但唐僧手无缚鸡之力,也许就算他有着盖世神功也绝不会去“杀鸡”。他这一生将“慈悲”两字诠释透彻。在《三打白骨精》这一章应该会有很多人去埋怨他的不辨真伪,心疼悟空被他一再的责罚。可他毕竟肉体凡胎,眼见为实。他这个人不仅关心着身边的徒儿,也博爱着这世间一切人、事。整本书中唐僧说得最多的话便是“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求取真经。”也许,一个人知道自己身归何地,知道自己要去往何处,这大概就是圣人,这就是佛。纵是少年眉眼可如画,却是自成风骨难笔拓。这句话形容唐僧最好不过。


孙悟空,天地间的一块灵石孕育而生的石猴。五百年前大闹天宫,五百年后保护师父去往西天。


他曾许诺他的猴子猴孙“我明天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于是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他曾说“弟子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旁人只道东胜神洲,却不知猴王在想念水帘洞。他曾对师父说“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猴王诚心如此,保护师父西行八十一难。


“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有硬”这是《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描写,总结起来不过五个词雷公嘴,孤拐面,黄发金箍,一身黄毛,两块红股。面容并不如师父,却是《西游记》的主线,也是无数人心中的英雄。我想电影《大圣归来》中江流儿曾说过的一句话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齐天大圣孙悟空,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他师承菩提老祖,大闹天宫,力压众神,誓于天齐。他本就武功盖世,却又“心高要做齐天大圣”,一身傲骨,豪气冲天!


八戒在取经的途中扮演了一个喜剧形象,沙僧在书中是个任劳任怨的人。他们一个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一个是卷帘大将。本就一身风光,做错事被玉帝贬下凡间,遭观音点化,保护唐僧。最终修成正果,重列仙班。


一路上的妖魔在吴承恩笔下也是各有特点。白骨精擅长抓住人性的弱点,三番作祟,逼走悟空;六耳猕猴“善聆听,能查理,知前后,万物皆明”;红孩儿狂妄自大,野性难驯……一路的风雨,一路的妖魔,这一路的跌宕起伏隔着书页在眼前显现。几百年来,历史的积淀让深藏的美酒醇香,让纸上的文字历经风雨,成为经典。

我喜欢吴承恩的《西游记》,喜欢他笔下的唐僧文质彬彬,大爱无疆;喜欢他笔下的美猴王桀骜猖狂,敢与天争;喜欢他笔下的猪八戒憨厚搞笑,并肩悟空;喜欢他笔下的沙和尚质朴老实,任劳任怨;喜欢他笔下的一干妖怪,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没有唐僧,三个徒弟不会悟得佛道;没有悟空,余下三人走不到西天;没有八戒,取经之路必定索然无味;没有沙和尚,这一路的行囊必定繁琐;没有白龙马,这十万八千里亦是空谈。


记起不久之前,老版《西游记》导演杨洁的一段自传让很多人泪目。她说:“遗忘,大概是现代人最擅长的事。”如今,白龙马已死,孙悟空老去,大闹天宫的英雄们终于被抛弃在遗忘里。小时候,孙悟空保护了我们的每一个梦,所以长大以后,我们也要记住这些属于我们童年的英雄。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让我们一起出发,一起再一次去领略《西游记》里的情节,去再一次感受经典!


《扬帆》第九期终稿32.jpg《扬帆》第九期终稿33.jpg